《雨中登泰山》中的诗句是什么 雨中登泰山高中第一课
一、《雨中登泰山’里面的诗句?
《雨中登泰山》引用诗句在文中的影响是辅助写景、开阔视野。
作者雨中登泰山。引用杜甫《望岳》补充了在风和日丽时,登临远望的泰山壮丽景色。泰山南面是鲁国故地,北面是齐国故地。登山远眺,一片郁郁葱葱的“青色”铺展在齐鲁尚且“未了”,这就写出了泰山绵亘万里的山势。第三联“荡胸生层云,决眦入归鸟。”写山中气象的特征:泰山多云雾,气象变化很多,一会儿是晴空万里,一会儿却云气猛生,振荡胸臆了。作者围绕文章的中心选用了这两句诗。
二、写两句关于泰山的名句
登泰山记姚鼐
泰山之阳,汶(wèn)水西流;其阴,济水东流。阳谷皆入汶,阴谷皆入济。当其南北分者,古长城也。最高日观峰,在长城南十五里。
《汉书·司马迁传’里面的《报任少卿书》
人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
有眼不识泰山
三、登泰山记,”泰山之阳,自顶至足“翻译!快快快!!
泰山的南面,从山顶到山脚,只有山石,没有泥土,山中有的草木就松柏,没有其他的树木,石洞中往往有泉水流出,小的滴滴而出,大的喷发倾泻出来,围绕各大致山峰的成为溪涧。这是泰山的奇景,并非是泰山所独有,凡是山的奇物,都因石头、泉水、树木的奇妙而出名。泰山所独特的地方,有到达天顶的天门,宽一丈多,矗立在七千多级石阶的登山道的最顶端处。我在辛亥年六月十三日将近中午时到达泰安城外,就叫来轿子,不过几里,就到了泰山的山麓,已经看见了所谓的天门了,在数千丈高的山上,夹在两座山峰的山顶上,山峰就象两只向上排列的巨大牙齿。中间微微凹陷,天门像古代铲形的钱币一样竖立,上面看到贯通的小孔,再往上再没有物品了,有的只是蓝蓝的天空罢了。
四、请把姚鼐的登泰山记全文翻译
泰山的南面,汶河向西流去;泰山的北面,济水向东流去。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,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。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,是古长城。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。
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,冒着风雪,经过齐河县、长清县,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,跨过长城的界限,到达泰安。这月丁未日,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。行走四十五里远,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,共有七千多级。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,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,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。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。道路不到一半,翻过中岭,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,就到了泰山的顶巅。古时候登泰山,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,道路中有座天门。东边的山谷,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,是我没有到过的。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,象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,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。一路上大雾迷漫、冰冻溜滑,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。等到已经登上山顶,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,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。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,汶水、徂徕山就象是一幅秀丽的山水画,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,又象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。
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终一天,五更时,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,等着看日出。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。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迷漫,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象五木骰子一样立在那里,都是远山。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,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。太阳升起来了,纯正的红色象朱砂一样,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。有人说,那就是东海。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,有的被日光照着,有的没有,紫红、淡白,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,又都象弯腰曲背的样子。
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,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。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,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,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;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。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,都没来得及去看。
山上石头多,泥土少。山石都呈青黑色,大多是平的、方形的,很少圆形的。杂树很少,多是松树,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,树顶是平的。冰天雪地,没有瀑布溪水,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。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,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。
桐城人姚鼐记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