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他可以参加高考艺考吗 吉他在高考的时候可以加分吗

吉他能参加艺考吗

吉他专业可以参加艺考,并且大多数的主流音乐学院都是认可的,然而现在吉他不支持考级,当做艺考的门槛还是可以的,进入大学在全面的进修其他音乐方面的聪明。

艺术类的考试大多都有一试、二试(还有的有三试),考生在考前,要尽量减轻灵魂压力,考生从主观上对待压力应采取“面对它、接受它、化解它、放下它”的积极态度。

进入二试,大多考生在条件上、艺术素质上、水平上都相差无几,这时候往往拚的就是心态,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可能在水平发挥上大打折扣,这样在成绩上就会拉开距离。

考生进入考场,就进入了考试阶段,考官已经开始对你“目试”。考生在考场上大体应该注意下面多少要点:尊重考官,礼貌有节;举止大方,心平气和;化妆天然,服饰得体;心情饱满,充满自信;全神贯注,不开小差;作品认真,表现激情。

有了这样的情形就会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取得胜利。另外如果是按号候考,一定不要错过时刻,否则就会失去考试的机会。

扩展资料:

1、艺考生在奔波各考场的经过中要注意安全,加强防范觉悟。把各种证件、车票、钱卡等都保管好,在这期间不要随便结交新朋友,对来访者也要多加谨慎。

2、在艺考的经过中尽量保持生活起居要正常。避免熬夜,以免正常的“人体生物钟”被打乱。影响成绩的正常发挥。

3、对于音乐类的艺考生考前要选择安排好练习或排演的时刻、地点,最好不要在驻地进行,以免影响他人休息和职业,甚至惹起不必要的纷争,影响心情。

4、在艺考的这段时刻里要时常关注天气情况,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添衣服,严防感冒。

5、饮食上要注意卫生。在备考期间,尽量做到饮食均衡,不吃辛、辣、油腻、上火的食物,以免对身体造成不适,影响考试成绩。

6、语言、表演、声乐类考生上场考试前禁吃的几样物品:大蒜(容易引起声音失控,产生破音)、肥肉(油腻影响音色,无亮音)、啤酒(声带容易松弛拉不紧,声音发散)。

7、刚练完声(唱)之后,“热”嗓子的情况下千万不可吃雪糕、冷淇淋和冷饮、冰糖葫芦等,由于这些冷热强刺激对声带损害极大。、不能乱吃药,禁服慎用过敏药物、抗胆碱和胃肠解痉药、磺胺类或有怪味药物以及中药含有人参、首乌、地黄等热补类药材的,避免倦怠、口干、眩晕、恶心等不良反应。

8、所有一直说艺考中有很多不定的影响也是由于我上面提到的这些,如果哪一方面稍不留意,影响了考生的成绩,一年的时刻就会错过去了。
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艺考

闻一多诗歌渔阳曲赏析

《渔阳曲》是闻一多诗歌中叙事性最强的长诗。在中国民间曲艺中,“渔阳掺挝”(或称“渔阳掺”)是一种鼓曲的名称,以其愤怒激昂的格调闻名。弥衡击鼓骂曹是我国小说、戏曲中的传统题材,闻一多的这首诗就根据这一题材改编而成。

故事并不复杂:在一个高朋满座的宴会上,威严的主人吩咐一拨鼓手击鼓助兴,一位“儒冠儒服”的鼓手徐步走上阶梯献艺,他技艺娴熟,鼓声与众不同,时而如狂涛拍岸,时而象霹雳腾空,慷慨激昂,充满阳刚正气。堂上的主人是不可一世的权奸,从这鼓声中他分明悟出了鼓手的愤懑和挑战,于是面如死灰,想要发作。然而另一阵难以抵挡的鼓声如潮似浪地卷过来,把他的恼羞成怒击得粉碎,这个时候,鼓声又一换而成轻快活泼,仿佛是胜利者无所顾忌的开怀大笑,堂上的主人“一动也不动”,英勇机智的鼓手完成了惩斥国贼的使命。

虽然在这一系列的经过中不无曲折,然而所有这些戏剧性的曲折都不是外在的、行动上的,“白日底光芒照射着朱梦”的时候,堂上高朋满座,堂下鼓声阵阵,末了“白日的残辉绕过了雕楹”,堂上依然是高朋满座,堂下依然是鼓声阵阵,所有的变化都是心理上的、细微的,不加仔细的辨析,几乎难以察觉。在这里,“鼓声”成了诗的中心,它是传达这一细微变化的关键,鼓手通过鼓声来怒斥权奸、庭辱枭雄,“高堂上虎踞着”的威严的主人也由于领会了鼓声的含义而面如死灰,呆若木鸡,勿留过多的言语,也勿需啰嗦的解释,一切都尽在旋律之中,尽在这无字的乐曲之中。这样一来,鼓曲的意义几乎被诗人所神话了,但或许正是由于这一神奇的夸张吧,诗歌倒因此而颇有一层迷蒙的传奇式的色彩。

这首诗主要的功夫也就用在了对“鼓声”的渲染上。诗人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,从不同角度铺垫、烘托、映衬着鼓声独特的艺术魅力。

必须指出的是,要表现这一无字的乐曲是非常困难的,第一便是由于它的“无字”,所有的想法情感都全凭我们敏锐的感觉能力去接受、去感悟,对于乐曲,感受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,要“翻译”成语言符号,传递给我们读者,就更是难上加难了;第二是由于它毕竟又是比较单纯的鼓曲,较之琵琶、胡琴之类,它显然相对的变化较小,其意义似更难捉摸,也更难表达。在诗中,关于鼓声的描绘从头到尾也只有两个字“叮东”,但”叮东”之中,却又的确大有深意,这就必须依靠乐曲之外的其他艺术力量了。

归纳起来,这些艺术力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。

第一是对鼓手的表演方式进行了富有层次感的呈现。开头来说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他的静态:“你看这鼓手他不象凡夫,/他儒冠儒服,定然腹有诗书;/他宜乎调度着更幽雅的音乐,/粗笨的鼓棰不是他的工具,/这双鼓棰不是这手中的工具”,鼓手的儒雅更显出他的与众不同,他有能力传达出更“幽雅”、更意味深长的曲调。这就暗暗地培育了读者强烈的“期待觉悟”,我们先天地认定在他的鼓声中确有“与众不同”的深意;接着,诗人又要言不烦地勾画了他“走上高堂”时的感觉:“他看见满堂缩瑟的猪羊,/当中是一只磨牙的老虎。/他偏要撩一撩这只老虎。”鼓手与众不同的感受已经表现出了他鼓曲的想法追求,“这不是颂德,/也不是歌功”,而是向强权勇气地发起挑战。不久,鼓手又肆无忌惮地当堂解衣宽带,以自己的赤身露体嘲弄权贵们虚伪的道德礼仪,以致“满堂的目珠都不敢直视”。这里虽然还没有正式演奏,但鼓手的不畏强暴的抗争灵魂已经在诗中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。等到鼓手真正的登上高堂演出的时候,诗人又写道:“他在主人的席前左右徘徊”,“猖狂的鼓声在庭中嘶吼”。这哪里是在击鼓助兴呢,分明就是用鼓声作刀、作剑,围绕在国贼、枭雄在周围向他发动起迅猛的攻击和刺杀。“击鼓骂曹”在此达到了全诗的高潮。

第二是特别注意表现听众,特别是主人”的反映。随着鼓手特点的日益施展,演奏目的是达到了,你看,厅堂里的听众,特别是那位不可一世的“主人”表情千变万化。这些变化又正是鼓手演出效果的最好的测试剂。先是一位平庸的鼓手在演出,“沉默弥漫了堂中”,宾客毫无反映,接着我们勇气的鼓手开始了表演,但也并没有立即引起众人的注意,大堂上依旧是觥筹交错,“铿锵一片”。不久那酣畅淋漓、与众不同的鼓声终于“震动了屋宇”,等到他赤体而鼓时,所有的人都被震呆了:“满堂是恐怖,满堂是惊讶”,但蠢笨的客人又哪能揣测得出“主人”的怯弱,哪能质量得出鼓中的“三昧”呢?他们只是颇觉不解:“莫不是酒醉?/莫不是癫疯?”身为奸雄的“主人”毕竟还是有几分自知之明,他已经领会了鼓手的用意,“主人停了玉杯,住了象箸,/主人的面色早已变作死灰”,他想要发作,但却颓然地失败了——在与鼓声的灵魂较量中,他显然被击中了要害!如果说,“主人”的恼怒是鼓手大胆的挑战行为的实现,那么“主人”最终垂头丧气的失败却是他聪明过人、技艺精湛的胜利。战胜一头凶恶的野兽要比戮击它的痛处,挑逗起它的愤怒困难多了,令人欣喜的是,这两个方面鼓手都有条不紊地实现了。

第三是通过语言来摸拟鼓点的节奏和曲调,这就是全诗的基本句子:“叮东,叮东,”还有“听,你可听得懂?”“不同,与众不同”,“真个与众不同”,“定当与众不同”等等。这些句子一般是成对出现,又在全诗中不断反复,仿佛就是那鼓点演奏的声音,它们每出现一次或反复一次,鼓手的演奏就向前推进了一步,差别表示着曲调的变化;而整体上的一致性又为全诗烘托出了一种独特的“渔阳鼓曲”气氛。

“渔阳鼓曲”本身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,闻一多有觉悟地选择这一民间题材进行叙事诗创作,也显示了他对中国现代新诗的新的探索取向。诗人不仅沿袭着民间戏曲故事的想法情感,也大胆地借鉴着民间戏曲的艺术表现形式,如复沓的运用。顺带提一嘴,诗人有意地用语言摸拟鼓点的节奏,这就使得全诗本身成了一首可以用鼓曲来伴唱的民歌。在闻一多的全部作品中,如此大胆地从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,还是并不多见的。[

赞 (0)
版权声明